發布時間:2025-05-15
瀏覽次數:6
國產鎳鋁合金粉突破"卡脖子"技術 賦能航空航天與新能源領域
近日,國內鎳鋁合金粉產業迎來多項技術突破。廣州超邦化工研發的新型鍍鎳層結構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鋁合金件,其復合鍍層經132小時鹽霧測試無腐蝕,結合力與耐蝕性均達航空標準。與此同時,海安宏宇合金材料開發的鎳基鋁合金材料通過激光熔覆與深冷處理工藝,實現了表面硬度與耐腐蝕性的雙重提升,已進入專*實質審查階段。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河北寶炬新材料憑借等離子體球化系統,可定制化生產高純度球形鎳鋁合金粉,其產品在3D打印與核工業領域獲得批量應用。金川集團鎳合金公司則通過優化ERNiCrMo-3焊絲生產工藝,年產量突破2239噸,成功替代進口產品。據業內人士分析,鎳鋁合金粉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應用需求年增長率已超15%,宏鉅金屬等企業正加速布局高純度球形鎳粉產線。
產學研協同發展新格局
宜興晨風合金作為老牌企業,持續深耕鎳鋁系催化劑市場,其鎳鋁鉬合金粉產品廣泛應用于石化領域。而熊柏青團隊歷時20年攻關的第四代7000系高*鋁合金技術,為國產大飛機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印證了"材料報國"理念的實踐價值。當前,國內鎳鋁合金粉產業已形成從基礎研發到高*應用的完整鏈條,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