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07
瀏覽次數:16
全球鋰資源供需仍處于過剩狀態,但供給端產能出清信號顯現。國信證券預測,2025年鋰價將維持在7.5-8.5萬元/噸區間震蕩,高成本、低品質資源產能面臨淘汰,質量資源開發持續推進?1。廣州金控期貨指出,當前鋰價處于去庫存筑底階段,高成本產能出清將緩解過剩壓力,行業進入洗牌期?2。
力拓集團以67億美元完成對阿卡迪姆鋰業的收購,整合后更名為力拓鋰業,躋身全球第三大鋰生產商。其目標是通過阿根廷Rincon項目擴建,到2028年實現年產能超20萬噸碳酸鋰當量(LCE),進一步鞏固鋰礦供應鏈優勢?2。
?固態電池研發提速?: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聚焦硫化物電解質技術路線,預計2027年固態電池將實現量產。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如富鋰錳基)和電解質(硫化物)成為技術突破重點,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或突破2500億元?4。
磷酸錳鐵鋰產業化?:磷酸錳鐵鋰材料在能量密度和成本平衡上展現潛力,富臨精工等企業加快產品驗證,推動其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的應用?7。
?政策驅動規范化?:國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要求車企與正規回收企業綁定,推動形成“生產-回收”閉環。2025年退役電池量預計達104萬噸,市場規模或超330億元?3。
技術路徑分化?:梯次利用(用于儲能)和材料再生(提取貴金屬)并行發展,但存在小作坊低價競爭擠壓正規企業、原材料價格波動(如碳酸鋰暴跌)等盈利挑戰?3。
2024年全國鋰電池總產量達1170GWh,同比增長24%,行業總產值超1.2萬億元。其中儲能型鋰電池產量260GWh,動力型826GWh。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均價分別為9.0萬元/噸和8.7萬元/噸,二階材料產量同比增長超20%?5。